网罗全网热门赛事

贝吉里斯坦离开后,如今谁在执掌曼城?

  • 时间:2025-09-15 16:55:10|
  • 来源:网络转载|
  • 人阅读

按要求制作的员工海报如期完成。上面详细列出了每个人的姓名、年龄与职位,曼城管理层本可借此评估俱乐部现状、规划未来方向,所有关键信息似乎都已涵盖。

但贝吉里斯坦却不这么认为。他一眼就发现了疏漏:海报上没有标注员工的生日。

这一细节必须修正后才能张贴。他需要重视这些 “人生里程碑”。你或许会觉得,这只是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但在曼城这样的巨头机构中,很容易失去这种人性化关怀。

贝吉里斯坦深知,当俱乐部 CEO 费兰・索里亚诺通过成立 “城市足球集团(CFG)”—— 这个如今旗下拥有 13 家俱乐部的全球伞形组织 —— 快速扩张版图时,若管理层不重视职场文化建设,很可能会变得 “高高在上”。而 CFG 的成立,正是在他意识到这一风险的次年推进的。

佩普・瓜迪奥拉与 CEO 索里亚诺在各自领域都是顶尖人才,但在俱乐部所有管理者中,贝吉里斯坦被认为是最具 “人情味” 的一位。一名员工评价他 “和蔼可亲,像伯父一样”,能轻松融入不同领域、胜任不同角色。你可能会以为他是那种 “靠威严管理” 的人,实则他身上有着极强的 “亲和力”,十分贴近普通人。

贝吉里斯坦在曼城 “顶层核心” 位置上坐了 13 年。但就在上个月,他的名字从海报上消失 —— 这张海报与 18 个月前相比,早已面目全非,多位高层都已离任。如今,贝吉里斯坦回到了家乡圣塞巴斯蒂安,与家人共度时光,告别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

可如今他已离任,且许多曾与他共事的人也相继离开(其中不乏加盟死敌曼联的关键人物),失去这样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对曼城意味着什么?如今又是谁在执掌这家俱乐部?

过去十余年,曼城始终保持稳定,与曼联 “战略反复、混乱无序” 形成鲜明对比;但现在,曼城也正经历着自己的 “管理层动荡”。

只需看看周日的比赛,就能明白 “离职潮” 的开端:客队看台上,曼联 CEO 奥马尔・贝雷达与足球总监杰森・威尔科克斯这两位 “西装革履的高管”,正是 2024 年 1 月率先离开曼城、转投同城对手的人。

前曼城青训总监威尔科克斯在加盟老特拉福德前,曾短暂效力于南安普顿;而贝雷达选择离开,则是因为他希望以 “曼城的改造模式” 去推动曼联现代化 —— 此外,他也清楚,作为曼城足球运营总监,若想再获晋升,就必须等 CEO 费兰・索里亚诺离任,而索里亚诺一直是他的导师,这一等不知要到何时。

据《The Athletic》了解,曼城另一位元老布莱恩・马伍德也已将职务转为兼职。马伍德 2009 年加入曼城,起初担任足球总监,后升任全球足球业务总经理,曾主导青训体系搭建及多个关键部门的规划。

今年 4 月,利物浦从 CFG 挖走了足球数据总监劳里・肖 —— 这在业内被视为 “重大挖角”;6 月,在曼城任职 11 年的球探与招募总监詹姆斯・史密斯加盟埃弗顿;7 月,负责 “人才管理与发展体系” 的加文・弗利格离职,出任索尔福德城 CEO。

“人员流动” 不仅限于管理层。今年 1 月,曼城一线队阵容也进行了紧急重组 —— 主席哈立德・穆巴拉克坦言,此前一个夏窗球队 “引援力度不足”,导致阵容陷入 “停滞”,因此在半年内引进了 10 名新球员。同时,教练组也因 “对瓜迪奥拉的挑战不足” 进行调整,林德斯、科洛・图雷与詹姆斯・弗伦奇三位新助教加盟。

值得肯定的是,曼城对贝吉里斯坦与马伍德 “逐步退任” 早有准备。

俱乐部提前从葡萄牙体育签下雨果・维亚纳担任体育总监,他于 4 月提前上任;里卡多・比贡则有一年时间从意大利 “过渡到曼彻斯特”—— 此前他在博洛尼亚担任体育总监 6 年,而这段时间里,马伍德也逐渐减少工作投入、更多待在达勒姆,这为两位继任者提供了 “异常充足的适应期”,让他们能从容融入新环境。

据悉,在为期 6 个月的交接期内,维亚纳几乎成了贝吉里斯坦的 “影子”。他没有急于掌控所有事务,而是认真旁听会议,沿用了贝吉里斯坦留下的 “引援候选名单”。

尽管准备周密,但曼城顶层权力的交接,与 2016 年瓜迪奥拉加盟时 “预期的剧本” 截然不同。

当时外界普遍认为,瓜迪奥拉会先率曼城征服英格兰足坛、确立欧洲顶级地位,然后像在巴塞罗那与拜仁慕尼黑那样,执教数年便离任;之后贝吉里斯坦会为他寻找继任者,自己大概率也会随之离开 —— 这是一套 “干净利落的交接流程”。

其实,2023 年伊斯坦布尔之夜(曼城夺得三冠王、终于斩获欧冠冠军)后,贝吉里斯坦本已准备离任。当年他从巴萨加盟曼城时,“夺得欧冠” 就是他设定的最终目标。但瓜迪奥拉找到了更多 “留下的理由”,贝吉里斯坦也因此选择继续留任。

昨天(周日),瓜迪奥拉迎来执教曼城的第 10 个赛季,同时也是他的第 26 场曼市德比。即便与弗格森爵士在老特拉福德 27 年的执教时长仍有差距,这份执教稳定性 仍让他既意外又自豪。

“如果我觉得俱乐部需要改变,我就不会留在这里,但现在,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想继续执教,” 瓜迪奥拉表示,“我想站在俱乐部身前,扛起更多责任,为球员们挡开外界的纷扰。我留在这里,不只是因为我们过去取得的成绩。”

曼城正在策划新一轮管理层重组,下周将召开会议讨论具体方案。

主导重组讨论的是克莱夫・里夫斯与里卡多・比贡 —— 两人均在去年 10 月贝雷达离任后的 “人事调整” 中加盟。里夫斯担任全球足球业务总监,比贡则是全球足球技术总监。这位意大利人原本是来接替马伍德的,但马伍德仍保留了一段时间决策权,之后才逐步淡出。

今夏转会窗期间,曼城成立了一个 “临时委员会” 来推进引援工作,如今里夫斯与比贡正加速重组计划。当时加入委员会的除比贡外,还有球探加里・沃辛顿、迪恩・拉姆斯代尔、萨姆・胡德,以及绩效总监西蒙・蒂姆森 —— 蒂姆森曾在英格兰与威尔士板球协会、英国体育理事会及草地网球协会担任类似职务。

为保护职场关系,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初步方案显示,曼城可能会沿用 “接替贝雷达” 的策略:将空缺职位的职责分配给多名现有员工,而非单一任命。

受益于此的员工之一,是交易总监卡洛斯・拉斐尔・莫尔森(圈内人称 “拉斐”)。去年重组时,他就与里夫斯共同分担了贝雷达此前的广泛职责;后来,他又接手了贝雷达的部分工作,协助贝吉里斯坦推进谈判。

两人常一起为 “潜在引援” 进行初步沟通,今年夏窗,拉斐甚至主导了部分谈判。

拉斐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曾在华盛顿联与纽约城 FC(均为 CFG 旗下俱乐部)工作。在曼城,他不参与 “足球战术细节”,专注于 “促成交易”—— 这种 “清晰的自我定位” 让他在内部赢得了不少认可。

CFG 的规模极为庞大:全球约有 100 名球探,还有一支 “新星培养团队”,每年可投入 2000 万英镑(约合 2710 万美元)用于签下 16-21 岁的年轻球员。

其中,仅 4-5 名球探专门负责一线队引援(青训体系有独立的完整球探团队),艾伦・沃森、约翰・甘农、布伦丹・麦克法兰与鲁本・马托是负责欧洲区域的球探。每人分管一片区域,并专注于 2-3 个特定位置的球员考察。

辅助他们的,是一支由 15 人组成的跨集团数据团队;CFG 在各区域市场的球探,通常会主导当地的球员考察工作。球探们清楚瓜迪奥拉对 “每个位置球员特质” 的具体要求,会先筛选出候选名单,再交由瓜迪奥拉评估。

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意味着 “顶层职位出现空缺”。显然,“职位竞争” 早在此前就已悄然展开。

CFG 的运营模式决定了 “每家旗下俱乐部都设有体育总监”,因此,对这些体育总监而言,“晋升至曼城总部担任高管” 是最明确的上升路径。

目前曼城内部被认为 “缺乏拥有顶级联赛一线球探经验的人才”,解决方案可能是 “引进或提拔 2-3 名资深球探”。艾伦・沃森是目前曼城留任的最高级别球探;加里・沃辛顿作为 “新星球探主管”,在引援决策中影响力颇大,预计将承担更多高级职责。

现阶段,“谁将出任顶级引援职位” 尚无定论,但将 “空缺职位职责分配给现有员工”,或许能简化 “庞大的人员架构”—— 部分人认为,曼城现有团队在某些领域已存在 “职责重叠”。

曼城的决策过程向来 “精准如科学”。员工们普遍认为,只要索里亚诺、贝吉里斯坦与瓜迪奥拉这一 “牢不可破的铁三角” 存在,权力核心就始终在他们手中。

近年来离开曼城的员工表示,只有在离职后,才真正意识到 “CEO、体育总监与主帅理念高度一致” 是多么罕见。英格兰俱乐部的常规做法是 “排满密集会议”,但这三位西班牙人却常坐在食堂里,边吃午饭边聊上好几个小时 —— 这样的场景十分常见。

也正因如此,一线队有时会给人一种 “自成一体的小圈子” 之感。

CFG 的庞大体量,意味着多个部门都在为 “信息链” 提供输入。对内部员工而言,很难厘清 “自己在决策过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但这些 “信息集群” 最终导向的 “正确决策” 远多于错误,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贝吉里斯坦的 “判断力”。

员工们表示,贝吉里斯坦擅长 “筛选信息、聚焦核心”。“我从没见过他慌乱的样子,” 一位为保护职位不愿具名的员工说,“他对自己的优先级和工作方式,始终有着清晰的认知。”

“即便他身处一家‘有人自认为能做得更好’的全球公司,仍能保持超然,从不动摇,也从不倦怠。在如此大的压力下,这样的品质实在令人敬佩。”

瓜迪奥拉仍是 “唯一的不变量”。15 年前,他在巴塞罗那开启首次执教生涯时,就与贝吉里斯坦结下深厚渊源 —— 这份羁绊曾是他的 “保护盾”。

如今,这层羁绊已断裂,他必须找到方法 “适应新动态、接纳身边的变化”,仿佛回到 2016 年刚加盟曼城时的状态。“那时候我还有头发呢,” 他上周五开玩笑说。

“当时我更年轻,10 年时间真的很长,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倒是想拥有七八年前的那些球员,但这不可能。”

“在任何一家大俱乐部,变化都是常态。当然,当你在四五个月内更换 10 名球员时,所有事情都需要‘落地、修正与协调’。我们现在做得很不错,但还需要更稳定。”

“一步一步来,我们会做到的。”

相关标签